找到相关内容1379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(1)

    他人死时痛苦,中间精进,后得禅波罗蜜,通达空性,成佛道,均从观无常中来。”又云:“初只知现世目前,学佛仅为避祸求福;中不畏轮回苦,只求人天福报;后不知涅磐功德,无离心,皆由不能了达念无常故。”又云:...将入寂,其弟子某,请问法要,谓:“师去后,我当修定耶?”尊者云:“定不是法。”问:“终身讲经何如?”尊者云:“讲经亦非法要,当依钟敦巴舍世间心,修离心也。”时有比丘常绕塔,钟云:“绕塔亦佳,但能行持...

    法尊法师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5945974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的十善道之概观

    菩萨的尸罗波罗蜜。同时,菩萨的十善道观,是在凡夫、二乘的基础上(离心及诸世世间的善法),而远超越之,这也是菩萨不共凡夫、二乘的特质及殊胜处。  (二)十善道为菩萨修行德目之意义  菩萨的发心不是一...2、273?275下)   如果佛弟子真能自行,乃至教人共行十善,展现佛教慈悲及重现实现人间的精神,蕴酿无穷的创造力,去净化我们的国土,则自然使我们的住处呈现和谐无诤的世界。而不只是偏重于往生他方...

    释悟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0845984.html
  • 佛教与现代经济伦理

    ,首先是因为当时的印度社会普遍流行厌世苦行的风尚,并且当时佛陀主要的教化对象是亟求了脱生死的声闻弟子。在这种情况下,佛陀当然要「对机说法」,以这种譬喻促使阿难等小乘弟子进一步坚固离心、修持解脱道。...佛教菩萨行的「六度四摄」所呈现的积极精神,在在表明了佛教伦理、尤其是大乘精神,仍旧是生成现代职业伦理的必要元素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。其中既有职业技能方面的经济理性,更不乏道德信仰层面上的「天职观念」。...

    王觉溟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2946341.html
  • 追寻无瑕甘露 (2)

      三种众生:  下根器者:只图轮回的欲乐享受者。  中根器者:虽愿离轮回,但纯为己利者。  上根器者:具离心,具为一切众生修菩提心者。  修慈悲观以培养真诚  若我们能对一切众生具大慈之心,会...者,皆列属为僧伽。凡夫僧指较四清净僧、尼之层次更高者,而圣僧则指一切已轮回之证悟者。  不过,究竟之皈依即是佛,因为他是法身、是智慧的本体、是法的圆满表现、是僧的究竟境界,他离于生、住、灭,完全清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746506.html
  • 追寻无瑕甘露 (3)

    僧伽)  愿彼谦恭尊敬此法友 心愿亦藉友之教圆熟  菩萨!愿彼视其法友即如佛  听闻而悟相对究竟义 禅观实证止观三摩地  修定而证圆融无碍见 菩萨!愿彼能见真如本性母  藉离心栽种戒律种 菩提心枝叶...具格上师教导。  为临终的人修颇哇法  为他人修颇哇法之前,自己对此法的修证须已具格,否则便像没有字块的印刷木版一样,在纸上印不东西来。  当你为一位得证者修颇哇时,修的时间并不重要;但若是为一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746507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初探-以《大智度论》为主(1)

    异于视三界如火宅,离心为主,疾证实际的二乘行者。  (二) 以“观空”的方法来比较:声闻的空,著重于解脱道的修持,故特别侧重有情五蕴身心的无我、无我所--我空观。如说“声闻乘多说众生空”[73],“...:三乘解脱涅槃道,皆从般若而得:  诸佛及菩萨、声闻、辟支佛解脱涅槃道,皆从般若得。[2]  一切佛法无非由般若智海源流而,亦皆由般若所统摄。般若乃是六度之枢纽,也唯有般若才能圆满六度。般若波罗蜜之...

    释安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846995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0)

    道次第广论》,以此为中心教法,创显宗修习次第,立“三士道”,注重“离心”、“菩提心”、“空性见”三要,最后以密宗为究竟,著《密宗道次第广论》,使密教修持规范化,在哲学理论上,以后期中观派为主,宗奉...年(994)译就的《大乘秘藏经》,被审察“文义乖戾”65处,宋太宗以其“邪伪”,诏谕对众焚毁;  天禧元年(1017)译《频那夜迦经》,宋真宗因其宣扬“荤血之祀”,有“厌诅之词”,禁止入藏,并不许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147049.html
  •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(1)

    《大乘起信论》也主张,追求自我超越的二乘“离心”与大乘“菩提心”,是由于具足无量无漏功德以及不可思议自然业用的“真如”如来藏...而言,则为永无止境的心理进程。[47] 正因为有这种不可思议、法尔如是的无意识心理功能,所以大乘种姓成熟的行者,才会在适当善知识等外缘的引发下,生起追求超越、追求圆满的离心与菩提心而走上解脱与成佛之...

    释如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947161.html
  • 释迦世尊五百大愿取娑婆之大因缘

    希求四梵住众生听闻平等四梵住法语;菩提法未圆满众生听闻圆满离心法语;不修智慧、有嗔恨心众生听闻大海手印法语;于无生法生希有心众生听闻心性为空法语;丧失闻法能力众生听闻不忘失法语;相互不喜说爱语众生...我涅槃后过不可思议劫,十方诸佛定赞叹我今日所发之愿,听闻后也当发愿住持浊世刹土。我现今应发大愿、狮吼声。   海尘婆罗门便将法衣披于肩上,来到宝藏如来前。当时千万天人出击钹乐音、降下花雨,并赞叹道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447522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与《十住毗婆沙论》

    未正修般舟三昧前,必已常乐修梵行,离心殷切,深彻了知,于五阴假合之身,染著五欲的过患。行者身心需先有此调适方得正修,如贸然进修恐有发病、乱心之虞,不可不慎!  (5) 在家、出家修习之差别  论中广...见佛与般舟三昧力见佛之差别  三、《十住毗婆沙论》之<助念佛三昧品>中之般舟三昧  (一)般舟三昧的禅相分别  (二)般舟三昧成就之果报  (三)般舟三昧的修学次第  (四)修习资粮与、在家之差别...

    释海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647528.html